鍋爐汽包液位計?違反作業規程
2020-09-22
鍋爐液位計中的水冷壁泄漏事故處理: 1、發生外漏處理 ①、確認泄漏具體部位,及時匯報相關領導,通知檢修負責人。 ②、注意汽包水位,適當降低機組負荷,防止汽泵過負荷。 ③、注意外漏蒸汽對爐側設備的影響,采取對應的防淋、防濕、防沖刷措施。 ④、隔離泄漏區域,設備圍欄警示牌,防止人員靠近燙傷。 ⑤、接到停爐命令后按要求停止鍋爐運行。 ⑥、在未接到停爐命令而鍋爐已達到緊停條件時,應立即緊停鍋爐運行。 2、發生輕微內漏處理 ①、匯報機長,由機長匯報值長及相關領導。并通知檢修人員,確證泄漏及泄漏具體位置。 ②、注意汽包水位調整,汽溫左、右側出現偏差時注意調整燃燒。 ③、觀察爐膛負壓變化及引風機自動調整情況,引起燃燒擺動時應適當投油助燃。 ④、鍋爐遇吹灰,排污工作時應立即停止。 ⑤、待令,降負荷運行或停爐。 3、發生較嚴重泄漏處理 ①、匯報機長,由機長匯報值長及相關領導。并通知檢修人員,確證泄漏及具體位置。 ②、泄漏引起汽包水位大幅度下降時,應加強給水,維持汽包水位,適當降低機組負荷,防止汽泵超出力運行。 ③、聯系除灰解除電除塵。 ④、注意爐側汽溫汽壓的調整,防止汽溫偏差過大或大幅度降低。 ⑤、注意監視引風機電流的變化,防止其超出力運行。 ⑥、加強空預器吹灰,防止出現堵灰。 ⑦、機側應協助爐側降負荷,并做好停機準備。注意中間水箱、凝汽器、除氧器水位變化,及時加強補水。 ⑧、接到停爐命令后,按停爐處理。機側不破壞真空停機,完成停爐停機工作。及時倒廠用電至備用電源。 ⑨、盡量維持汽包水位,防止汽包壁溫差增大。 ⑩、滅火后,嚴格執行吹灰制度,時間不少于5分鐘,關嚴各風門、擋板、看火孔,防止熱散失。 ?、空預入口煙溫降至200以下時,開啟風門、擋板,對爐膛通風冷卻。可根據汽包壁溫差變化,啟一組風機強制冷卻。 ?、嚴禁開省煤器再循環門。 4、發生嚴重泄漏處理 ①、水冷壁嚴重泄露,甚至發生爆破時,汽包水位大幅下降,爐膛負壓大幅擺動,燃燒惡化,保護動作,MFT信號發出。 ②、確認水冷壁嚴重泄露且無法維持汽包水位時應停止給鍋爐上水。 ③、機側倒廠用電互備用電源帶,準備不破壞真空停機。 ④、通知除灰解列電除塵。 ⑤、滅火后,認真執行吹灰制度,時間不少于5分鐘,關嚴各風門、看火孔,防止熱散失。 ⑥、空預入口煙溫降至200以下時,開啟風門、擋板,對爐膛通風冷卻。可根據汽包壁溫差變化,啟一組風機強制冷卻。 5、鍋爐水冷壁泄漏后,汽機側主要操作: ①、做好機組停運準備工作。 ②、鍋爐發生滅火后,應快速降負荷,防止汽溫突降。 ③、加強巡回檢查,注意除氧器,凝汽器及中間水箱水位變化。 ④、機組停運過程中,認真完成停機各項工作。 ⑤、若達到緊停條件時,應堅決執行緊停規定。 ⑥、配合電氣人員切換廠用電及完成機組解列操作。 鍋爐汽包液位計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直接原因 1、設備缺陷。由于鍋爐沒有防爆門,爐膛內發生爆燃時,爐膛內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從薄弱部位涌出。 2、違反作業規程。在第二次鋪好底料加入木柴燃燒后未先抽出木柴燃燒過程產生的部分可燃氣體。 3、外部原因。該廠鍋爐用煤經過粉碎后存放在煤倉里,由于停機檢修,原來粉碎好的煤存放在煤倉里近一個月的時間。由于該廠所在地氣溫較高,煤倉里的煤熱量積聚,并釋放出甲烷等可燃氣體。在給煤之前進煤端處于封閉狀態,可燃氣體不易外泄。開啟給煤機,把煤粒吹入爐膛,同時也把大量可燃氣體吹入爐膛,從而引起爆燃。巨大的燃燒沖擊波把主燃燒室頂部爐拱炸開。 間接原因 1、交***不嚴格。此次事故正好發生在中夜班***后十分鐘,***人員未把情況交待清楚就下班,而***人員也稀里糊涂地***。 2、設備作業規程不完善。該廠在整理設備作業指導書時出于精簡需要將大部分設備操作規程刪除,對鍋爐常見事故的預防措施無指導性規定。 3、對職工的培訓不夠全面。該廠每年都要對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但側重生產工藝的培訓,很少涉及鍋爐安全知識培訓以及煤的相關知識培訓。 4、據事后調查,當班司爐工雖從事本工種三年,但在此之前未從事過鍋爐的開爐起火作業,缺乏鍋爐開爐起火的實際經驗。 鍋爐雙色液位計注意事項: 1、配套儀表及附件詳細內容具體見相應儀表附件說明書。 2、為防止遠輸或搬遠過程中浮子上下移動造成損壞,特用液位計出廠配套的校正磁鋼在主導管外側(貼有彩色標識)將磁性浮子吸住。所以在收到產品或安裝后,請將校正磁鋼取下,以便浮子能隨液位上下移動,使用前若顏色不*,可用校正磁鋼將其有吸順,儀表即可正常工作。 3、液位計安裝完畢后,需用磁鋼進行校正,對磁翻柱導引一次,使零位以下顯示有紅色,零位以上顯示為綠色。 4、液位計可根據用戶需要配加熱夾套或電伴熱裝置,如用戶訂貨時沒有選擇該選項,而在安裝后自行采用伴熱管路時,必且自配伴熱裝置產生的溫度不能超過液位計的額定溫度。 5、液位計投入遠行時,應先打開上引液管閥門,然后,漫漫開啟下引液管閥門,讓液體介質平穩地進入主導管,避免液體介質帶著浮子急速上升,造成磁翻柱翻轉失靈或翻亂(若遇此現象,可用磁鋼重新校正)。